深深的家鄉情結
邵中權先生,祖籍吉林通化,1929年生。 1968年,為追求更好的生活,追尋美國夢而帶著家人來到美國,打拼成為成功的餐廳老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遠離故土的邵中權先生與在舊金山的東北老鄉們攜手,創立了金山灣區東北同鄉會。這項組織成為北加州東北同鄉會的前身。在那個歲月裡,身在異鄉的他們因共同的家鄉情感而聚集在一起,彼此支持,分享生命的點滴與心靈的慰藉。邵伯伯作為核心人物,每年都不遺餘力地號召並組織大家相聚,透過各種活動懷念家鄉,傳承文化,加深了同鄉之間的情感紐帶。他用無私的關懷,為同鄉們創造了一個溫馨的家園。
責任與使命的化身
邵中權先生深知教育對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事業有成之後,他毅然投身慈善教育事業,尤其重視中國偏遠地區的教育。 1997年,邵中權老先生回鄉探訪,深切感受到「山溝裡的孩子們需要一間不漏雨、有陽光的教室」。這句話不只是他心中的吶喊,更是他行動的起點。邵伯伯與多位東北同鄉會的古稀好友(祖炳民、金湘泉、李慧君、李英軍、 常秉仁、萬家福、劉立男、葉長齡、杜青松、蕭光、單克、欒傑)在加州舊金山灣區成立了欣欣教育基金會,旨在提升偏遠農村教育水平,期望有一天農村孩子能與城市孩子享有同樣的閱讀環境。
圖為2001年欣欣前輩合影
圖為2003年欣欣理事會合影
儘管當時邵伯伯已經68歲,但他為欣欣的工作忙碌不已,籌款、聯絡、回國視察學校,他從未感到疲憊,反而充滿了成就感。 1997-2001年的四年裡,在他的感召下欣欣的創會理事們拿出自己的積蓄和退休金,在國內鄉村援建了二十所希望小學, 是第一批捐建的欣欣學校。
而他從不將自己的付出視為慈善,而是看作一種責任,是作為中國人不可推卸的使命,更是他生命的意義所在。
圖為邵伯伯1997年回到家鄉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快大茂鎮川川灣
圖為邵伯伯1998年回家鄉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縣快大茂鎮捐贈欣欣小學
圖為2003年遼寧省蓋州市商家台欣欣小學落成典禮
2004年,邵伯伯發起了「千山萬裡行」的壯舉,每年五月和九月,邵伯伯都會專程回國,走訪超過20所欣欣學校,探視欣欣的孩子們,與他們心靈交流。他曾說,「去看看欣欣的孩子,抱抱這些孩子,與他們心靈交流。看到了因為有學校有書讀,山裡的孩子有機會改變,提升生活品質,讓這些孩子們有盼望,並堅強地成長,是支持八十高齡的我持續走下去的最大原動力。
圖為邵伯伯和孩子們
要讓欣欣孩子們懂得了關懷與愛,深入地引導他們了解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方向。透過與孩子們促膝談心,他們會在困境中堅強成長。獨立、自主、勇敢,這些品格將成為他們將來為社會服務的力量,讓一代比一代更好。
圖為邵伯伯千山萬裡行為孩子送去愛與關懷
繼續前進的動力
邵伯伯始終堅信,「只要給孩子們一點機會,他們就能創造美好的未來,一代比一代更好。」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欣欣基金會不斷送去電教設備、圖書、體育用品等,後續資金則用於協助學校提升教學設備、進行教師培訓,並推動「一人一書」圖書計劃,力求長期關注學校的軟硬體建設,縮短城鄉教育的差距。
在邵伯伯的鼓舞下,欣欣教育基金會的精神繼續薪火相傳。正是這份信念與使命,推動著一代又一代的義工為教育均衡努力不懈。他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責任與愛的樂章,影響了無數孩子和志願者,讓希望在每個角落綻放。
圖為2007年欣欣十年慶
圖為2017年欣欣二十年慶
晚年的邵伯伯仍然將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與欣欣基金會的發展緊密相連,從未停止關心祖國發展和欣欣孩子們的進步。
2022年10月欣欣義工們為93歲高齡的邵伯伯慶生,他老人家再次感慨:「前進,欣欣的精神就是這個。看著大家為了目標奮鬥,我也可以再多活幾年。」他談到2019年回訪家鄉現在的通化縣快大茂學校時,看到那座現代化的四層樓紅磚建築,內心充滿了欣慰和幸福。他說:「他們幸福,我們也幸福,雖然累一點,但也幸福。看著孩子們高興,我們也就高興。」邵伯伯創立的欣欣教育基金會,宛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無數學子前進的道路。
圖為2022年10月為邵伯伯93歲慶生
2024年1月,欣欣義工們探望他時,邵伯伯仍關注基金會的發展,鼓勵大家為目標繼續奮鬥。他溫暖地說:「代我問候朋友們,我們是一夥的,永遠在一起。雖然我看不到,但心裡總是想著你們。」他的情感與期望,讓人倍感溫暖與力量。他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社會責任。
圖為2024年1月給邵伯伯拜年
欣欣教育基金會幾代義工們充滿深情追思與邵伯伯在一起的親身經歷,他那種親切和藹的態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育慈善的熱情感染了身邊的每個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邵伯伯不只是基金會的創辦人,也是他們心靈的導師和精神的領袖。
欣欣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丁永慶特別提到,邵伯伯的「千山萬裡行」精神深深影響著他,他每年深入農村學校,了解學校需求,與孩子們互動,帶去邵伯伯對孩子們的親切問候與關懷。丁理事長回憶起十年前邵伯伯曾說過的一句動人話:「沒有欣欣的參與,我的下半輩子就是個零。」這句話將永遠銘記在欣欣每個人心中,激勵著他們繼續前列。
圖為2022年丁理事長與邵伯伯合影
欣欣教育基金會理事李競芬回憶認識邵伯伯,緣於東北同鄉會;親近邵伯伯,因為欣欣。邵伯伯那種義無反顧,那種全心投入,那種事必躬親,那種巨細無遺、那種不錯過任何一個希望,那種諦謔善誘,那種對晚輩的信任,是我們心目中的明燈,更讓人敬仰的是胸懷民族情,國家愛,他對祖國的愛讓我銘記在心。願追隨您的腳步,繼續支持欣欣偏遠地區孩子們的教育。
圖為2013年李兢芳與邵伯伯合影
楊一青會長深情回憶起“2015年第一次去邵伯伯家錄製採訪視頻,他說’在外人看來這是慈善,但我認為這是責任。’ 邵伯伯一生在實踐對社會,對祖國的責任。他的精神將永存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繼續追尋您的足跡,努力向前!”
圖為2019年楊一青與邵伯伯合影
資深義工劉元深情的表達,“邵伯伯走了,平凡人做不平凡事,欣欣精神領袖為表帥,勇往直前共創教育奇蹟。……願邵伯伯永遠保護著欣欣永不朽。”
邵伯伯的離去不僅是一個偉大靈魂的消逝,更是新一代欣欣義工們的激勵與召喚。正如一位義工所說:“邵伯伯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他的奉獻精神將激勵我們繼續為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努力。”
圖為2015年邵伯伯與欣欣義工們在一起
邵中權先生是一位仁慈和藹的長者,被尊稱為欣欣的精神領袖。他的視野開闊,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關愛教育,樂善好施。欣欣因邵伯伯而成就,邵伯伯也因創立欣欣而永垂不朽。他本著對故鄉與祖國的摯愛,以平凡的一生成就了不平凡的慈善事業,讓無數鄉村學子受惠。
邵伯伯用自己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價值。他堅定地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回報社會。正如他所言,“社會先於個人而存在,人一出生就享受各種社會福祉,因此每個人天然地對社會負有責任。”
哲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欣欣人將永遠懷念邵伯伯,跟隨他的腳步,傳承他的愛與責任。邵伯伯的故事是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進,繼續為鄉村孩子們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