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漫过叙州区合什学校征远小学校区的窗台,轻柔地铺展在浅蓝色的桌面上。整齐排列的崭新课桌椅静候学子,流畅的线条取代了斑驳的木纹,可调节的椅架承载着挺拔的脊背。2025年春季,欣欣教育基金会捐赠的102套新课桌椅全面入驻这所乡村学校,以无声的方式书写着教育公平的温暖篇章。 

书桌里的时代跨越 

曾几何时,教室里的旧木桌椅记录着乡村教育的艰辛。固定高度让不同身形的学生难以适应,磨损的桌面需要铺垫才能书写。新课桌椅的降临改变了这一切:可手动调节的设计尊重个体差异,加厚桌面平整如镜,桌斗内的收纳空间让学习更有序。 

变化的不仅是器物,更是教学的可能。灵活的桌椅组合解放了课堂空间,教师得以开展小组合作与实践探究。数学课上,几何模型的拼搭有了施展的舞台;语文课堂,跨学科项目在重组的学习区里生根发芽。一套桌椅的蜕变,悄然推动着教学方式的革新。

 云端播种:教师成长的破茧之旅 

2025年初春,多位教师走进基金会组织的网络研修课堂,一场教师素养提升计划在云端展开。面对“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等新理念,教师们经历了从迷茫到领悟的蜕变。 

培训为乡村教师打开了教育新视界。语文教学开始关注情感内核的传递,数学课堂尝试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情境。技术应用于课程虽然充满挑战,却种下了创新教学的种子:情境创设让拼音教学趣味盎然,分层设计使练习更有针对性,跨学科思维融入日常课堂。 

“教育视野被拓宽了。”一位参训教师在总结中写道。理念的更新比技术操作更深刻地影响着这片土地,教育的星火正在接力传递。 

润物有声:多维构建的教育生态 

新课桌椅仅是欣欣教育基金会帮扶体系的缩影。2025年春季,同步抵达的还有:分类书包柜解决收纳难题、卫生角柜培养整理习惯、班级图书架新添的绘本成为精神乐园、信息化设备打通教学瓶颈。 

这份温暖已延续十七载。从捐建教学楼到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从捐赠文体器材到支持乡土课程开发,基金会形成“设施改善—师资培育—文化滋养”的帮扶体系,为乡村教育构建起完整的成长生态。 

乡土绽放:教育之花的自然生长 

教育的蜕变在校园各处悄然发生。连续三年荣获”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的奖牌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深层转变:数学课堂延伸至实践活动,语文教学融入农谚智慧,跨学科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更可贵的是日常习惯的养成——书包柜教会了整理,卫生角培养了秩序,教师教研中涌动着创新思考的热忱。 

书桌托起的未来 

夕阳为教室镀上暖金,学生在新课桌上完成的《我的书桌》习作:“桌面像平静的海面,书本小船将扬帆起航,从此远征。”窗外,基金会捐赠的乒乓球台传来清脆的击球声,崭新的书包柜折射着晚霞。 

这些曾被老旧木桌椅禁锢的身体,正在社会关爱的托举中积蓄力量。当书写不再受困于坑洼的木纹,当思考不再束缚于固定的方寸,平整桌面上铺展的不仅是作业本,更是无垠的人生画卷。 

从斑驳木桌到崭新的课桌椅,从追赶标准到绽放特色,新课桌椅丈量着中国乡村教育“从有到优”的跨越。当城乡教育的鸿沟被一套套课桌椅、一次次师训课、一颗颗公益之心温柔填平,伏案书写的每个身影,都在描绘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