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九月十八日,欣欣基金会创始人邵中权先生辞世,留下了无数人无法抑制的悲痛。他不仅是北加州东北同乡会的重要创始人,更是欣欣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和精神领袖。邵伯伯的一生,浸润着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20多年持续不断的坚持激励了无数人追随他的脚步,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改变了无数乡村孩子的命运。

深深的家乡情结

邵中权先生,祖籍吉林通化,1929年生。 1968年,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追寻美国梦而携家人来到美国,打拼成为成功的餐厅老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远离故土的邵中权先生与在旧金山的东北老乡们携手,创立了金山湾区东北同乡会。这一组织成为北加州东北同乡会的前身。在那个岁月里,身在异乡的他们因共同的家乡情感而聚集在一起,彼此支持,分享生活的点滴与心灵的慰藉。邵伯伯作为核心人物,每年都不遗余力地号召并组织大家相聚,透过各种活动怀念家乡,传承文化,加深了同乡之间的情感纽带。他用无私的关怀,为同乡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责任与使命的化身

邵中权先生深知教育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事业有成之后,他毅然投身于慈善教育事业,尤其关注中国偏远地区的教育。1997年,邵中权老先生回乡探访,深切感受到“山沟里的孩子们需要一间不漏雨、有阳光的教室”。这句话不仅是他心中的呐喊,更是他行动的起点。邵伯伯与多位东北同乡会的古稀好友(祖炳民、金湘泉、李慧君、李英军、 常秉仁、万家福、刘立男、叶长龄、杜青松、萧光、单克、栾杰)在加州旧金山湾区成立了欣欣教育基金会,旨在提升偏远农村教育水平,期望有一天农村孩子能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读书环境。

图为2001年欣欣前辈合影

图为2003欣欣理事会合影

尽管当时邵伯伯已经68岁,但他为欣欣的工作忙碌不已,筹款、联络、回国视察学校,他从未感到疲惫,反而充满了成就感。1997-2001年的四年里,在他的感召下欣欣的创会理事们拿出自己的积蓄和退休金,在国内乡村援建了二十所希望小学, 是第一批捐建的欣欣学校。

而他从不将自己的付出视为慈善,而是看作一种责任,是作为中国人不可推卸的使命,更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图为邵伯伯1997年回到家乡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川川湾


图为邵伯伯1998年回家乡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快大茂镇捐建欣欣小学


图为2003年辽宁省盖州市商家台欣欣小学落成典礼

“千山万里行”的壮举

2004年,邵伯伯发起了“千山万里行”的壮举,每年五月和九月,邵伯伯都会专程回国,走访超过20所欣欣学校,探视欣欣的孩子们,与他们心灵交流。他曾说,“去看看欣欣的孩子,抱抱这些孩子,与他们心灵交流。看到了因为有学校有书读,山里的孩子有机会改变,提升生活品质,让这些孩子们有盼望,并坚强地成长,是支持八十高龄的我持续走下去的最大原动力。”


图为邵伯伯和孩子们

2010年5月至6月,他走访了陕西、甘肃、安徽、四川等四省的28所学校,跨越八百里秦川,征服海拔2990米的藏区日浴高原。这是一段普通人都难以承受的旅程,但81岁的邵伯伯精神抖擞,毫无倦意地完成了。他说:“在孩子们中间,我从不觉得累。” 在这些活动中,邵伯伯总是耐心地与孩子们交流,激励他们追寻梦想。他的关怀不仅限于课堂的知识,更扩展到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发展。他常常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在他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呵护。

要让欣欣孩子们懂得了关怀与爱,深入地引导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方向。透过与孩子们促膝谈心,他们会在困境中坚强成长。独立、自主、勇敢,这些品格将成为他们将来为社会服务的力量,让一代比一代更好。


图为邵伯伯千山万里行为孩子们送去爱和关怀

继续前行的动力

邵伯伯始终坚信,“只要给孩子们一点机会,他们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一代比一代更好。”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欣欣基金会不断送去电教设备、图书、体育用品等,后续资金则用于协助学校提升教学设备、进行教师培训,并推动“一人一书”图书计划,力求长期关注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

在邵伯伯的鼓舞下,欣欣教育基金会的精神继续薪火相传。正是这份信念与使命,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义工为教育均衡努力不懈。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责任与爱的乐章,影响了无数孩子和志愿者,让希望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图为2007年欣欣十年庆


图为2017年欣欣二十年庆

晚年的邵伯伯仍然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与欣欣基金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未停止关心祖国发展和欣欣孩子们的进步。

2022年10月欣欣义工们为93岁高龄的邵伯伯庆生,他老人家再次感慨:“前进,欣欣的精神就是这个。看着大家为了目标奋斗,我也可以再多活几年。”他谈到2019年回访家乡现在的通化县快大茂学校时,看到那座现代化的四层楼红砖建筑,内心充满了欣慰和幸福。他说道:“他们幸福,我们也幸福,虽然累一点,但也幸福。看着孩子们高兴,我们也就高兴。” 邵伯伯创建的欣欣教育基金会,宛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


图为2022年10月为邵伯伯93岁庆生

2024年1月,欣欣义工们探望他时,邵伯伯依然关注着基金会的发展,鼓励大家为目标继续奋斗。他温暖地说:“代我问候朋友们,我们是一伙的,永远在一起。虽然我看不到,但心里总是想着你们。”他的情感与期望,让人倍感温暖与力量。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责任。


图为2024年1月给邵伯伯拜年

深切的追思与怀念

欣欣教育基金会几代义工们充满深情追思与邵伯伯在一起的亲身经历,他那种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慈善的热情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在大家的心目中,邵伯伯不仅是基金会的创始人,更是他们心灵的导师和精神的领袖。

欣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丁永庆特别提到,邵伯伯的“千山万里行”精神深深影响着他,他每年深入农村学校,了解学校需求,与孩子们互动,带去邵伯伯对孩子们的亲切问候与关怀。丁理事长回忆起十年前邵伯伯曾说过的一句动人话:“没有欣欣的参与,我的下半辈子就是个零。”这句话将永远铭记在欣欣每个人心中,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图为2022年丁理事长与邵伯伯合影

欣欣教育基金会理事李競芬追忆认识邵伯伯,缘于东北同乡会;亲近邵伯伯,因为欣欣。邵伯伯那种义无反顾,那种全心投入,那种事必躬亲,那种巨细无遗、那种不错过任何一个希望,那种谆谆善诱,那种对晚辈的信任,是我们心目中的明灯,更让人敬仰的是他胸怀民族情,国家爱,他对祖国的爱让我铭记在心。愿追随您的脚步,继续支持欣欣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教育。


图为2013年李兢芳与邵伯伯合影

杨一青会长深情回忆起“2015年第一次去邵伯伯家录制采访视频,他说‘在外人看来这是慈善,但我认为这是责任。’ 邵伯伯一生在践行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他的精神将永存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继续追寻您的足迹,努力向前!”


图为2019年杨一青与邵伯伯合影

资深义工刘元深情的表达,“邵伯伯走了,平凡人做不平凡事,欣欣精神领袖为表帅,勇往直前共创教育奇迹。……愿邵伯伯永远保护着欣欣永不朽。”

邵伯伯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伟大灵魂的消逝,更是对新一代欣欣义工们的激励和召唤。正如一位义工所说:“邵伯伯的精神永远与我们同在,他的奉献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努力。”


图为2015年邵伯伯与欣欣义工们在一起

不朽的精神遗产

邵中权先生是一位仁慈和蔼的长者,被尊称为欣欣的精神领袖。他的视野开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爱教育,乐善好施。欣欣因邵伯伯而成就,邵伯伯也因创立欣欣而永垂不朽。他本着对故乡与祖国的挚爱,以平凡的一生成就了不平凡的慈善事业,让无数乡村学子受惠。

邵伯伯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价值。他坚定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回报社会。正如他所言,“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人一出生就享受各种社会福祉,因此每个人天然地对社会负有责任。”

哲人已逝,但精神永存!欣欣人将永远怀念邵伯伯,追随他的脚步,传承他的爱与责任。邵伯伯的故事是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进,继续为乡村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