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家基金會,它在美國註冊成立,卻致力於改善中國的農村教育;
它有著嚴謹的組織架構,卻幾乎沒有專職員工;
它依靠義工運行,卻堅持了21年建設了346所學校;
它每年的善款只有數百萬,但卻支持了從學校建設、設施改善到線上線下師資培訓、圖書計劃、電子教學、中外學生交流等的全方位的教育公益項目;
它沒有專職的公益人,但卻獲得了中國慈善領域的最高獎……
它是欣欣教育基金會。 9月13日,欣欣教育基金會中美全體義工在人民大會堂獲頒第十屆中華慈善獎“中華慈善楷模”。
它是怎麼做到的? 9月15日-16日,2018年欣欣教育基金會 “讓愛同心,攜手同行”全國義工大會在湖南舉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欣欣和它的義工是怎麼說的。


 

從21年前的捐贈開始
據欣欣教育基金會會長楊一青介紹,基金會最早起源於美國華僑邵中權等人的提議。
邵中權1929年出生於吉林通化,1968年全家移民到美國,後半生以餐館為業。有感於家鄉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1997年,他和幾個同鄉好友提議設立一個基金會,專門幫助提高中國國內鄉村教育水平。
欣欣教育基金會就此成立,邵中權擔任會長,並於當年回到東北建設了第一所欣欣學校。 “欣欣的初心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在不漏雨的教室裡上課。”楊一青表示。
1999年,基金會在加州政府登記註冊,經聯邦政府批准,成為正式非營利機構。宗旨是本著雪中送炭的原則,幫助中國偏遠貧困農村山區的學校,配合中國政府一同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到2001年,基金會捐建的學校達到了20所。為欣欣忙碌,籌款、聯絡、以及回國參訪學校,對花甲老人老說,身體上是很大的挑戰,而他們卻樂此不疲,在欣欣成立後1997到2001年這四年裡,這些老友用自己的積蓄在東北援建了二十幾所欣欣學校。為了能更好地發展,基金會進行了改組,創會理事們將接力棒交給了下一代理事。其中,祖炳民博士教授擔任了欣欣教育基金會的創會理事長,祖教授是美國五任總統的亞太裔顧問,是推動美國華文教育的先​​驅,為欣欣發展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意見和指導。
欣欣由此進入快車道,2005年援建學校達到了218所, 2008年達到316所。援建資金主要來源於包括理事們在內的華僑的捐贈。 “基金會是橋樑、階梯,讓愛心人士可以幫助祖國的孩子們。”楊一青表示。

從學校建設到軟硬件全方位支持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教育的環境不斷改變,在這一過程中,欣欣的教育公益項目也在發生變化。
欣欣的發展,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學校的建設及改造;第二階段是基礎設施的改善;第三階段是教學方案的實施;第四個階段開始的標誌是中國北京代表處的成立。
隨著捐建學校的增多,2004年開始,包括邵中權在內的理事們每年都會回到國內回訪欣欣學校。通過回訪,基金會發現有些欣欣學校在政府的投入下進行了更新建設,有些已經合併到新的學校。
硬件方面政府的投入逐步加大,農村學校的教育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教育環境變了,我們是不是就完成任務,終止我們的行動呢?”楊一青強調,偏遠貧困地區學校對學習環境改善的需要依然存在。
孩子們需要書籍,孩子們的生活、衛生、保健、習慣需要改善,學校需要設備和器材,老師們需要提升教學水平……


 

在繼續堅持捐建學校的同時,基金會推出了培訓計劃:2005年啟動教師培訓計劃,從英語培訓開始,逐步擴展到計算機培訓,後來又增加的校長培訓。培訓方式包括定期線下培訓和日常線上培訓。
電子化教學項目:2005年開始發起“電腦教室計劃”,目標是讓所有欣欣學校配備電腦,通過學習“編程一小時”等課程,讓孩子們體會科技和網絡的神奇,接觸外面的世界。
圖書計劃:2007年實施一人一書計劃,捐贈圖書的同時幫助學校建立圖書室、圖書角,為孩子們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和環境。在此基礎上開展各類閱讀活動。
設施改善項目:包括不漏雨的清潔教室,飲用水設備,屋頂修復,食堂,宿舍,廁所和操場建設,以及基本的家具:課桌椅,學生床,黑板和書櫃等。此外,體育、音樂、美術、舞蹈和科學實驗等器材也被送到欣欣學校,提供更全面的教學條件。
最近幾年,欣欣還開發了中美學生之間的線上線下互動交流項目。
所有的欣欣學校都可以申請加入這些計劃。
本著致力於為最需要幫助的農村學校提供及時雨、雪中炭,讓鄉村兒童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和以培養欣欣孩子全面發展為中心的精神,伴隨中國教育的發展和參考農村學校新的需求,現在的欣欣,不只投放資金配合政府一起建設新教室、新宿舍、食堂等硬件設施,同時,更多的是提供軟件教學項目包括教師/校長培訓、信息化教學、讀書/閱覽室、徵文、編程等在內的教育專項活動,二十年來累計捐贈善款達一億元人人民幣,兩千餘名教師和校長受到培訓,超過四十萬孩子從中受益。

不斷壯大的中美義工隊伍
儘管有這麼多的項目,每年要對300多所學校進行維護,但欣欣教育基金會卻一直依靠義工在運作。從基金會建立之初就是如此——包括所有的理事們都是以義工的身份在參與。在美義工主要是愛國華僑。最初是邵中權這樣的由大陸去台灣後轉去美國的老一輩華僑,他們既是捐贈人,也是義工。
為使欣欣能夠進一步發展,照顧到更多農村孩子,第一代創會理事們將接力棒交給了第二代領導團隊。他們中的主要成員是在台灣成長並完成本科學業後,赴美深造、事業有成的華人華僑。在著名華人企業家、僑領臧大化、朱偉人和丁永慶等前會長們十五年的領導之下,欣欣制定了長期發展戰略,並吸納更多義工加入。 2002到2015年,欣欣的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這一階段援建學校達300餘所。
為深入了解中國大環境的快速發展與變化和農村地區對教育軟硬件環境的實際需求,以創會理事邵中權先生和現任理事長/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丁永慶先生為例,在過去13年時間裡,他們二位每年多次回國,自費走訪了200餘所欣欣學校。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和令人敬佩的。
隨後,更多由台灣成長、完成本科學業後赴美就讀研究生院、事業有成的華人華僑們也加入進來。在過去的四年裡,欣欣將接力棒成功交給了第三代領導團隊——國內赴美就學就業的年輕一代。例如2015年接任會長的袁文和在2018年接任會長的楊一青博士,他們雖負有家庭和事業的雙責任,但對欣欣宗旨的認同和受欣欣人工作態度的感召,也積極響應加入了基金會,為農村孩子們的教育福祉而奮鬥。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基金會已經擁有長期參與工作的義工數百人,包括在美國的義工和國內的義工兩部分。
2013年,欣欣教育基金會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支持下,在民政部登記設立代表機構;為了保證北京代表處的運作,欣欣教育基金會這才開始有了一名專職員工。 2017年,按照《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的要求,經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辦公室批准,轉移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辦公室進行登記管理。
在這個階段,國內的義工隊伍也開始迅速壯大。來自社會大眾和僑務系統、教育系統、社區、基金會其他合作方的義工紛紛加入。
這個三代傳承的背景,一方面體現了中國近代發展史,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和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情懷,另一方面,欣欣作為一個非家族、非企業、由成千上萬華人華僑參與支持並廣受尊敬的基金會,它的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無私奉獻精神,吸引著年輕一代義工的加入,為基金會持續協助國內農村教育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持戰鬥力的訣竅
一般來說,義工沒有辦法和專職員工一樣保證工作的連續性與效率,但欣欣教育基金會卻做到了21年持續發展,他們依靠的是什麼呢?
首先,是基金會長期、持續、關懷與傳承的精神的凝聚。作為十二位創會理事並至今還陪伴在中美義工身邊的年逾八旬的邵中權老先生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回報社會。作為欣欣教育基金會的精神領袖,基金會義工親切稱呼為邵伯伯的他經常說:“只要放一點溫心在教育上,就能祝福許多孩子一生。只要給孩子們一點機會,他們就可能開創美好的將來,一代就會比一代好!”


 

欣欣教育基金會每年均安排專門的預算進行學校考察與訪問,為了解學校的需求和反饋、考察項目對學校帶來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將中美數以千計的愛心認識的關懷帶到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身邊。基金會訪校期間,秉承一切從簡的原則,所有的費用均為基金會或義工本人自理。而每年訪校時與孩子的交流則強化了義工們的這種認知。 “有一次訪校,我讓一個孩子讀一段課文,孩子說不會,我就跟她一起讀。後來,和老師座談的時候,小女孩拿著課本很高興地說,我現在可以自己讀了。我覺得,這些孩子只要給他們一點陪伴與鼓勵,他們就會發芽、開花、結果。”楊一青回憶道。
其次,嚴謹以企業方式運作的組織架構。雖然都是義工,但基金會的組織架構是十分明確的。基金會實行理事會下的會長負責制。
基金會設有負責聯絡學校的學校聯絡部,負責建校和設施改善的學校發展部,負責培訓交流的教育專案部,負責學生活動的學生活動部,負責品牌建設的公共關係部,負責義工建設的人力資源部,負責財務的財務審計部,負責網站通訊的信息技術部。每個部都有專門的義工負責,責任到人。


 

再次,互聯網等技術的專業運用。基金會的美國義工中很多曾在矽谷的計算機行業工作過,因此,很早就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基金會的項目中,開發了基金會官網、學校項目管理系統、郵件系統等。
以學校建設改善項目為例,據基金會學校發展部副部長戴颯介紹,欣欣學校可以自己或通過學校聯絡專員,在學校項目管理系統中提出申請,系統會發送郵件到對口負責該學校的義工,之後項目小組會開會依據申請中的情況說明和之前訪校後提交到系統中的學校情況進行審核。即使遠在美國,也不會影響具體的工作。
第四,積極邀請合作夥伴的參與。一是在登記管理機關——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辦公室的支持下,依託業務主管單位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與各地僑辦、教育局單位合作篩選學校,推進項目實施。
二是作為教育類的基金會,欣欣很早就和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中國優秀的高等院校達成了合作。例如,2016年,欣欣教育基金會和首都師範大學合作的線上師資培訓平台——雲橋學院上線,依托移動互聯網,為偏遠貧困地區的農村教師提供雲端陪伴式專業發展服務,服務了25個省市346所偏遠貧困欣欣農村學校的幾千位教師,在2017年獲得了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組織承辦的第三屆“教博會”——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最高獎項“SERVE”獎。


 

三是與其他機構和公益組織合作。欣欣與微軟(中國)、歌路營、新浪揚帆公益基金、向榮公益基金會、扶輪社、青樹基金會、樹華基金會,PLUS 慈善信託基金等都建立了親密的伙伴關係。
第五,賦能合作夥伴和受益對象。一方面,在項目實施中積極發揮合作夥伴和受益對象的主觀能動性。例如不僅讓欣欣學校的老師通過雲橋學院等接受培訓,也可以成為培訓者;老師們還可以通過微信群等進行互助教學研究。
一方面,鼓勵吸引合作夥伴和受益對象成為欣欣的義工。例如山東的欣欣學校老師於曉紅就加入了教育專案部,並成長為國內教師培訓工作的負責人。

下一個20年義工體制走向何方。
基於過往的成就,作為對二十年來因著共同的目標而凝聚起來的數以萬計的海內外善心人士、海外捐款人、中美兩地政府和社會各屆力量長期的、持續的、滿懷關懷的、繼續傳承著的公益慈善事業的認可和支持,2018年1月,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推薦、在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辦公室支持下,欣欣教育基金會以“欣欣教育基金會全體中美義工”為申請團體,提交了“慈善楷模獎”的申請資料,並於9月13日最終獲獎。
欣欣在政府的支持和協助下,將不忘初心配合政府在資源尚且觸及不到的地方,深耕於農村教育之中,推動精準扶貧政策的開展,以期最終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使每一個農村孩子都擁有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欣欣人堅信只要放一點溫心在教育上,就能造福許多農村孩子們的一生,只要給農村孩子們一點機會,他們就能創造美好的未來,一代就會比一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