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尊重乡村儿童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的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在熟悉的当地社区和生态环境中完成的;做“有根的教育”——乡土育未来

 

你知道什么是乡土课吗?

 

来听听乡村孩子最朴实的回答

 

你知道乡土课是如何开展的吗?

 

来看看我们有趣的乡土课程孩子们在做什么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马颈坳镇团结小学“家乡服饰”课程

 

四川南江县金盆小学“家乡物产-金银花”观察课程

山东曲阜王庄镇辛庄小学“葫芦课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阳乡胜丰镇中心校“家乡美食-粘豆包”课程

“乡土教育”项目是欣欣教育基金会与北京市向荣公益基金会的合作项目,实践“有根的教育”,引导乡村教师利用本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资源,自主设计课程活动并持续开展,实现建立儿童与家乡的情感联结,唤醒孩子对自我、家乡的认同,形成儿童综合素养提升、教师能力提升、学校课程体系丰富等多重目标。

在乡土教育项目中,基金会联合多方资源,搭建支持框架,形成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设计实施、学校行政力量推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创新模式。

 

欣欣教育基金会“乡土教育”起源与发展

源起2018-2019

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欣欣教育基金会于2005年发起“暑期教师培训”,结合农村教师需求,不断融入英语、信息化、语文、数学等课程主题,赋能乡村教师、提升理念与技能。

2018年,为提升农村学生综合素养,欣欣教育基金会邀请美国加州STEAM教育专家,在暑期教师培训中开设了STEAM培训班,选取5所优秀学校20名骨干老师参加培训,让老师们首次感受和体验从传统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综合课程的设计、开展,创新的STEAM课程形式。

2019年暑期教师培训中,进一步采用美国STEAM师资团队和国内PBL(项目式学习)师资团队共同授课形式,将国际经验和本土经验相结合,让课程理念、实践方式更容易被农村教师接受和应用。在本次暑期培训中,老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乡土主题的PBL项目,经过2019秋季学期的实施,老师们有比较惊喜的反馈,但同时也深深感知STEAM与PBL课程方式是“工具”,要本地化、在地化,才可以在乡村校园里“开花结果”。

2019年10月,欣欣教育基金会、向荣基金会携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在地化”乡村教育实践,开发面向乡村学校的乡土课程、针对乡村教师进行乡土教育培训与指导。

 

2019年11月,在四川蒲江县“第三届现代田园教育论坛”上,欣欣、向荣携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组织“乡土课程开发与实施分论坛”,邀请7省13校的25名校长共同参与,开始探索“新乡土课程”。

 

发展2020-2022

 

在2020-2022年间,继续集中两家基金会资源,并联合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种太阳、文化行者等多个公益伙伴一起在乡土育未来项目平台上,聚焦探索,推进乡土教育发展。逐渐搭建“乡土育未来”项目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组织并陪伴项目校老师开展各类线上研讨分享会、线上培训指导会, 骨干教师的线下培训。

 

2022暑期乡土教育线上培训

 

乡土教育教师线上研讨

 

2022年乡土育未来项目带领试点学校进入到课程2.0的升级阶段。春季学期围绕家乡物产、美食、服饰、建筑、游戏、名人、版图、节日8个主题,共有18所乡村学校开展乡土课程,120余位乡村老师参与课程实施、为3000余名乡村儿童带来不一样的“乡土课堂”。在6月,各校根据本校实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乡土特色活动-乡土展,展示孩子们在乡土课上的各种手工、美食、图文作品,惊艳了校园和家长。

 

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胜丰镇中心校“家乡名人”课程

河南巩义雷锋小学“家乡游戏-父母童年的翻花绳”

四川安岳县左家坪九年制学校“家乡节日”端午节包粽子

乡土课程让乡村教师拓展了教育的资源、课堂的边界,“生活即教育”,“乡村即课堂”;让孩子们认识到不一样的家乡,发现不一样的家乡,建立自信、归属、热爱的联结。

对于欣欣教育基金会而言,基金会的发起是海外侨胞对“家乡故土”的绵绵眷顾和殷殷期盼,乡土项目更传承延续了这份“爱乡之情”,通过课程让“家乡”进入课堂,让“乡情”启蒙孩子们的童年、滋养丰富的成长。